English

大钢集团脱困显现曙光

1999-09-13 来源:光明日报 宋言荣 我有话说

本报讯近日,从大连钢铁集团接连传来好消息:大钢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,上半年订货量比去年同期净增2万吨,其中棒线材的订货要求已达到现有生产能力的2倍。1—7月份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.99%,产品销售收入增长7.64%,利润增长3.79%。上半年销售回款额增长9.44%。

大钢是1905年建厂的特钢企业。由于多种原因,从1993年开始滑坡,到1995年底已半停产,企业处于破产的边缘。1996年3月,大钢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,背水一战,在企业内部进行全面改革,三年的探索,使大钢重新焕发勃勃生机。他们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。

设备陈旧,工艺落后,成本居高不下,产品质次价高,这是国有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,陷入困境的基本原因之一。大钢人从实践中深切体会到,国有企业单纯为脱困而脱困,只能是暂时的被动式的脱困,只有抓住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而进行的脱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困,企业才能由此步入新的良性循环。他们抓住了技术创新的四个环节:

一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,将从国外引进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高精度棒线材轧钢机生产线,抢时间争速度投入生产。这套生产线既能生产合金钢线材,又能生产合金钢棒材,全部产品按国际最先进标准组织生产。目前,世界上只有7套,其中最先进的3套中就有大钢这一套,而且是国内唯一的一套,但是,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,这个引进项目配不上套,全公司上下勒紧腰带,几个月不开工资,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筹措资金,投资十亿元,用了不到两年时间,将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这个关键项目建成投产。经冶金部有关专家和国外专家现场考察,认为这条生产线在设备调试、操作水平、品种开发生产、设备维护保养方面都是一流的。到目前为止,设备运转正常,合同规定生产的品种全部开发出来,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。今年4月中旬,在杭州召开的钢材订货会上,大钢大出风头,订货量达10万吨,成为全国订货额最大的赢家。

二是以低投入、快见效、滚动发展的方式,对现有的主体工艺设备主要是炼钢生产线进行改造,实现了全部钢水经过精炼,确保钢锭的质量上了一个档次,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。如果完全靠上新项目,时间来不及,资金也需要几千万元,而立足于现有设备改造,保证了进度,用几百万元就办成了大事。一炼分厂16吨的电炉闲置了多年,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,投入70多万元,就将其修复达到了每月能生产2000多吨高合金钢产品。另外,仅投入240万元,用了三个月建成投产了一炼分厂两台25吨LF炉。

三是以大规模调整工艺路线为基础,开展质量攻关,创造名优产品。在技术改造中,大钢将原有的十大钢类、700多个钢号、12000多个规格的品种结构进行了彻底优化,压缩低档次、低附加值产品比例,集中发展不锈钢、轴承钢、弹簧钢、高工钢和市场适销的合金钢,使产品不断向高质量标准、高科技领域延伸。为铁路、油田、轿车工业、航空、航天领域提供优质特殊钢。大钢的产品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厚爱,不仅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看好大钢的棒线材产品,国外一些知名企业也送来了订单。日本丰田公司多次派员来大钢联系合作,美国一家公司除自己使用大钢的产品外,还要求做大钢该产品在北美的代理商。

四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,加快新产品开发。在技术创新中,大钢非常注重发挥科技人才的力量。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,今年投入近200万元买了一栋商品楼,为28名优秀科技人员解决住房。集团公司还推出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项目承包分配方案,对有贡献的人员实行重奖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